宁波消防设计公司
宁波消防设计公司
张经理
18058235092
18058235092
719457049@qq.com
1、袋形走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疏散距离:托儿所、幼儿园、医院和疗养院:二级耐火等级为20M;三级为15M;四级禁止使用。学校:二级耐火等级为22M;三级为20M;四级不可使用。其他民用建筑:二级耐火等级为22M;三级为20M;四级为15M。
2、耐火等级为一级时,医院病房部分的疏散距离为12米,其他部分为15米;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的疏散距离为15米; 其他民用功能建筑的疏散距离为20米。
3、袋形走道的间距不得大于0m,在转角区不超过0m,且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第5条强调,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间距不得小于00m,并应遵循表5中关于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
4、- 当耐火等级为三级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15米;- 当耐火等级为四级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10米。
5、规定:(一)《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对单、多层建筑袋形走道的规定 (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①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 耐火等级为二级时,其疏散距离为20M;耐火等级为三级时,其疏散距离为15M;耐火等级为四级时,其疏散距离为10M。
1、对于高层酒店而言,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任何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应控制在30米内。而如果这些疏散门位于袋形走道的两侧或者尽头,那么这一距离则应缩短至15米以内。
2、办公楼的两部封闭楼梯间的距离为40+40=80米,五层及以下的办公楼可设非封闭楼梯间,当房间位于两个楼梯间之间时,应减少0m,则35+35=70米。
3、(1)烟囱要远离电线、顶棚、木墙壁和木门、木窗等,至少相隔0.2米以上。(2)炉体周围应有防护或离开可燃物0.5米以上。(3)清除炉灰、炉渣时不要乱倒,不可接触可燃物,最好要有固定的安全地方。(4)生火时千万不要用汽油、柴油和洒精等引火。
1、袋形走道的间距不得大于0m,在转角区不超过0m,且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第5条强调,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间距不得小于00m,并应遵循表5中关于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
2、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应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地面0m以下的墙面设置,间距不超过0m。袋形走道的间距不得大于0m,在转角区不超过0m,且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的要求。
3、对于单、多层建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时,疏散距离为20米;耐火等级为二级时,疏散距离也为20米;耐火等级为三级时,疏散距离减少到15米;耐火等级为四级时,疏散距离为10米。- 例如,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的疏散距离分别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4、不大于10米。根据查询《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得知,袋形走道是指只有一个安全疏散出口,疏散距离小于10米。袋形走道是指只有一个安全疏散出口、类似于一个布袋的走道。这种走道通常出现在一些建筑物的特定区域,例如医院的某些病房或某些工厂的特定区域。
5、-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的最大疏散距离为15米;- 其他民用功能建筑的最大疏散距离为20米。请注意,袋形走道的设置应避免仅有一个疏散方向,以减少火灾时出口被烟火封锁的风险,确保人员安全疏散。同时,疏散走道的设置应简明直接,无阶梯、门槛等障碍物,且其结构和装修应满足相应的耐火性能要求。
6、对于灯光疏散指示标志而言,其设置间距同样有严格要求。在普通疏散走道上,间距不应超过20米;而在袋形走道中,这一距离应缩短至10米。在走道的转角区域,指示标志间距则不应超过0米。这些规定不仅考虑了疏散效率,还兼顾了视觉效果,确保标志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被快速辨认。
1、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内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仅设置1个疏散门,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2018版)中的规定。规范要求,公共建筑内房间的疏散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不过,对于一些特定条件下的房间,可以设置为1个疏散门。
2、【答案】:D 【精析】本题考查的是疏散门的数量。当房间仅设一个疏散门时,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间,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m2;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m2。故此题答案选D。
3、【答案】:B、E 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位于两个安全出口或袋型走道两侧的房间,建筑面积不大于50m2时,可以设一个疏散门,所以,A 错,B 正确。位于走道尽端的医疗建筑要设置不少于两个的疏散门,所以,C错误。
4、公共建筑内的房间疏散门数量应通过计算确定,且至少应有两个。 以下类型的房间可以设为一个疏散门: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医疗建筑和教学建筑中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除外。
5、具体而言,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设置一个疏散门: 若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且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建筑面积不大于75平方米;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建筑面积不大于120平方米,则可以设置一个疏散门。
- 当耐火等级为三级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15米;- 当耐火等级为四级时,疏散距离不应超过10米。 对于高层建筑中的袋形走道,规范要求如下:- 耐火等级为一级时,医院病房部分的最大疏散距离为12米,其他部分为15米;- 旅馆、展览楼、教学楼的最大疏散距离为15米;- 其他民用功能建筑的最大疏散距离为20米。
而如果这些疏散门位于袋形走道的两侧或者尽头,那么这一距离则应缩短至15米以内。在单层或多层酒店中,同样的疏散门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距离则允许放宽至40米,但在袋形走道两侧或尽头的疏散门,这一距离仍应保持在20米之内。疏散通道的设计和使用是确保人员安全疏散的关键因素之一。
袋形走廊不能超过20米。走廊的总长度,从两个出口之间算起,不能超过二十米。这是基于建筑设计和安全考虑的规定。袋形走廊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安全疏散路径,超过这一长度可能会影响到疏散效率。详细解释如下:袋形走廊是一种特殊的建筑设计元素,其主要功能是在紧急情况下作为疏散通道使用。
娱乐场所应设疏散指示标志,设置在安全出口和疏散门正上方,疏散走道转角处距地面1米以下,间距不超过20米,袋形走道不超过10米,转角区不超过1米。日常消防管理 营业时确保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畅通,严禁上锁或阻塞。
1、袋形走道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疏散距离:托儿所、幼儿园、医院和疗养院:二级耐火等级为20M;三级为15M;四级禁止使用。学校:二级耐火等级为22M;三级为20M;四级不可使用。其他民用建筑:二级耐火等级为22M;三级为20M;四级为15M。
2、对于单、多层建筑,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疏散门,当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一级时,疏散距离为20米;耐火等级为二级时,疏散距离也为20米;耐火等级为三级时,疏散距离减少到15米;耐火等级为四级时,疏散距离为10米。- 例如,托儿所、幼儿园、医院、疗养院的疏散距离分别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3、袋形走道的间距不得大于0m,在转角区不超过0m,且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志》GB13495的要求。对于高层建筑,《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第5条强调,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间距不得小于00m,并应遵循表5中关于安全疏散距离的规定。